如果让读者评选2015年茂名十大经济新闻,粤西农批的开市大旺或许名列其中。从主流媒体到街坊议论,本土舆论场对粤西农批横空出世和撬动产业链的裂变效应,给予“惊讶”、“震撼”等措词的点赞。
笔者昨天慕名前往探访,目睹偌大的批发市场大型载重车进出络绎不绝,各种来自新疆、山东、江西、安徽等地的名优水果在这里集散供应市民。在现场忙得满头大汗的粤西农批负责人无法停下来细谈,只告诉笔者几个数据:“目前开业的水果批发集散量每天约为1300吨到1500吨,十月底蔬菜批发开业后,每天约为1500吨至1600吨,这样每月农产品集散量将超过10万吨,以后随着包茂高速的建成和水产品批发等陆续开业,批发量还得翻番。”
从逼仄的河西水果批发市场到气势恢弘、管理有序的粤西农批,折射了我市构建农产品大流通格局的深刻嬗变,印证了“市场是农业发展的牛鼻子”理念。粤西农批的诞生,不仅昭示着将茂名打造成为南中国农产品发展物流集散地的梦想开始着陆,而且在突破现代化农业发展物流瓶颈,打造农产品大流通格局上给予我们有益的启示。
发展农产品大流通要有大气魄,必须走规模化经营路子。我市是广东农业大市,从粮食、水果、蔬菜到生猪、水产品,五大生产板块一直位列广东第一或第二位,每年农产品总量近千万吨,其中粮食145万吨、水果291万吨、水产品90万吨、生猪65万吨、蔬菜262万吨。过去由于流通不畅,我市农产品物流成本高达20%,高于全国18.6%和发达国家10%的水平,制约农业发展加重农民负担。为了破解这一打造农业强市难题,三年前我市农业主管部门提出以政府推动市场拉动构建农产品流通高地的战略,并以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推进大型批发市场建设、建立农产品产销中心、开设电商平台等为切入点分步有序实施。在这一大背景下崛起的粤西农批,在高起点规模化上抢占先机,勇立潮头。没有适宜的规模,就没有相应的效益,是现代产业发展的一项规律。发展农产品大流通,也离不开规模经济的路子。粤西农批首期工程只用一年多快速建成,甫一投用就彰显了规模经营的优势。1200亩的交易场地、日均8000车次流量、60米超宽大棚间道、载重近百吨的卡车进出自如,为市场高效运转和财富迅速汇聚打造了广阔平台,与传统的窄小市场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从菜贩果商到农业大鳄都在这里觅到了商机,而交易量扩大带来的品种增多价格下降更使市民得到实惠。因此,粤西农批不仅打开了人们的眼界,更在农业规模化经营上树起了标杆。
构建农产品大流通格局要有配套化服务与精细化管理作为两大支撑。粤西农批颠覆了许多人对批发市场的印象,因为这里不仅有买卖集散,更有仓储冷链、物流配送、资讯研究、专业咨询、保险金融、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等数十种配套服务,随着后继项目的落地,中央厨房、海鲜美食街、大型展览会、农科博览馆等,将形成全产业链条联动体系,成为农商产业中心和景区。产业链条的延伸和拓展,对企业管理提出更高要求,也是发展成败之关键。企业做大不易做强更难。如何从起步开始,就引入严格精细的现代化科学管理体系,实现管理软实力与设施硬实力的无缝对接,形成强大的辐射力,是粤西农批面临的新挑战,也是发展农产品大流通必须越过的一道坎。农产品流通质量管理至关紧要,粤西农批率先引入检验检疫中心,强化对农产品的质量监控,既能让民众吃得放心,又能提升企业信用打造品牌,就是对管理创造效益理念的佐证。这是粤西农批用心服务真诚呵护每一位新农商创业致富梦想的务实之举,也是我们发展农产品大流通的应有之义。